新聞中心
當前位置:首頁>>新聞中心 >>概述傳輸線式喇叭的歷史發(fā)展:傳輸線式可以說就是在信道中塞滿阻尼物的迷宮式,其理論是由英國布拉福特技術協(xié)會(Bradford Institute of Technology)的某位教授所提出來。他認為低音反射式音箱由于急遽的低頻衰減,容易導致鈴振,就像用電子方式突然的把低頻切掉。如果在揚聲器背后設計一個無限信道可以吸收背波的反射,就能消除擾人的駐波,所以他用長纖羊毛等吸音阻尼物來替代無限的信道,低頻的音波波長較長而可以從信道口逸出,增強了喇叭的低頻效果。教授的設計一度被許多廠商采用,它們有的是把信道當成增強低音之用,有些則專做阻尼之用。迷宮式的出口截面積通常等于或大于單體振膜的面積;傳輸線式的信道是逐漸縮小,出口截面積小于振膜面積。
「分離耦合抗共鳴線」DaLine(Decoupled Anti-resonant Line),這種設計號稱沒有共鳴現(xiàn)象,而且可以使用小尺寸的單體而獲得良好的低音,也比大尺寸單體有更好的瞬時效果。目前并沒有標榜以DaLine設計的喇叭,不過一些低音反射式音箱卻從這里得到靈感而進行改良。習慣于密閉式或低音反射式設計的人,對傳輸線式設計一直有意見,傳輸線式較大的體積、復雜的結構,以及難以預期的效果,也阻礙了他的發(fā)展。